|
人形机器人“夸父”引领未来课堂西安交大附中文史创新教学启示
时间: 发布时间:2025-05-04 18:40:36 2023年3月14日,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活动——人机共探文史课堂。在这个独特的课堂上,人形机器人“夸父”作为助教与师生们一同探讨历史与文字,将科技与人文交织,激发出师生对未来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。这一课程模式不禁让人对教育的未来产生无尽的遐想。 活动由英才部的妮和蒋彤老师主导,在机器人“夸父”的帮助下,共同打造了一堂以“走进陕西文物,走进中华文明”为主题的历史课。开场时,王老师以一种幽默又吸引眼球的话题引入课堂——“评选中国历史上最会吃的朝代”。这巧妙的切入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,话题不仅有趣,还能激励学生们思考历史的细节和文化的积淀。 随后的课堂内容同样充满亮点,师生联手“夸父”从青铜器的食器与礼器功能出发,逐步深入分析与“鼎”相关的成语,进而探讨青铜器的名称来源与文化价值。“夸父”以其生动的表达和信息量丰富的讲解,使同学们对历史背景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何尊、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灌壶等珍贵文物在课堂上逐一亮相。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和视频观看,加深了对文物历史的感悟,体验到民间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的魅力。 在随后的《汉字之美》语文课堂上,蒋彤老师以“夸父”为助教,重塑了汉字学习的方式。“夸父”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抢答热情,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世界古老的文字及汉字的悠久历史。在“字群分类”环节,夸父深入介绍了汉字的“六书”概念,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,激发思维的碰撞。 尤其是在“汉字之美”的讨论中,“夸父”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,围绕“武”、“和”、“仁”等字所代表的中国形象,各自阐述观点。通过“夸父”的细致讲解,学生们不仅进一步探索了汉字的文化内涵,还激发了对汉字背后历史故事的好奇与探索。 课堂之余,学生与“夸父”之间的互动更是热火朝天。面对同学们“国宝中的黑科技”以及“夸父的设计初衷”等新奇问题,“夸父”一方面侃侃而谈,另一方面也因某些奇特的问题而显得“无奈”,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。学生们甚至模仿“夸父”的姿态,与它握手、拥抱,体验到科技与人文的奇妙结合。 这不仅是人与机器之间简单的互动,更是学生们对未来科技的兴趣和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。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也纷纷发表看法。英才部主任金浩泽表示,在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的当下,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显得不再适应,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才是学生们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。 交大附中致力于培养既具科学精神又具文化渊源的复合型人才,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。英才部副主任石鸿鹏鼓励同学们以昂扬的态度投入学习,提升创新实践能力,未来应热情参加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创新领域,为国家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。 妮老师则强调,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,它不仅能为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,提高效率,更能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。蒋彤老师也将AI比作“武功秘籍”,并提出,教师不应害怕这一技术,而应主动掌握并运用其能力,让“夸父”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伙伴。这样的技术不仅是放大镜,揭示汉字细微之处,也如般透视出文化基因的精髓。 通过这次人机共探文史课堂活动,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,更是对未来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新的视角。人形机器人“夸父”通过高互动性和趣味性,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,更唤醒了学生们对AI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。 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,西安交大附中敢于开拓,勇于实践,积极探索AI时代的教育新模式,成为了未来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再次回顾这堂与众不同的课堂,我们不仅看到了科技的进步,更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无法替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 |